小
中
大
防治脑卒中相关知识
一、脑卒中的定义和特点
脑卒中(脑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通常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不同部位的脑卒中所导致的症状也不尽相同。脑卒中是由生活方式、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大量临床研究和实践证明,脑卒中可防可治。
早期积极控制脑卒中危险因素及规范化开展脑卒中诊疗,可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及死亡率,改善脑卒中的预后。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防控
脑卒中可防可治。生活饮食习惯与脑卒中的发生关系密切,如高盐高脂饮食、吸烟、饮酒、缺乏体育锻炼等都已证实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因此,脑卒中的预防要以“健康四大基石”为主要内容,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脑卒中的识别和治疗
卒中的救治效果具有极强的时间依赖性,可以说“时间就是大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约占脑卒中的70%,其治疗时间窗窄,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在发病4.5小时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救治措施之一。因此,一旦发生脑卒中,需要尽快到最近的正规医疗机构接受规范救治。
患者一旦发生脑卒中,可通过“卒中急救地图”,呼叫120,选择最适宜的卒中中心,将脑卒中患者从发病到接受系统化救治的时间大大缩短,实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最大限度的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
预防一例卒中,挽救一个生命,拯救一个家庭
“时间就是大脑”,该患者发病后被医护团队及时识别(发病30分左右<4.5小时),并予以最优的治疗方案(3小时内溶栓治疗),才避免了人生的又一场灾难,把握生机,感动患者,见证奇迹!
上一条 2018-12-18
讲真,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下一条 2018-11-02
【专家解析】学会应对致命的胸痛